興潤置業(yè)事件業(yè)已過去,對于很多人來說,這個“房企悲劇”是中國樓市崩盤的先兆。然而,近日樓市雖不平穩(wěn),但似乎并沒有普遍降價的趨勢,房價過高,房貸難申,房貸利率上調,買房難依然是不少家庭面臨的問題。
在對興潤置業(yè)事件進行報道時,《經濟觀察報》曾這樣說:“興潤系的銀行貸款中,疑似假按揭2.4億元,涉及當地7家銀行?!痹浽跇鞘械兔云?,有開發(fā)商推出過“零首付”的營銷手段,后來由于擔心被開發(fā)商鉆空子弄成“假按揭”而被政府叫停。近日,湖北地區(qū)再現“零首付”,目前雖未被政府叫停,但對于購房者來說未必是件好事。低首付、零首付為開發(fā)商披上了一層疑似“假按揭”的嫌疑,而這種嫌疑一旦成真,信貸政策會進一步縮緊,房貸申請將變得更難,最終傷害的還是購房者?!凹侔唇摇睍蔀榉抠J難申的硬傷,究其原因,還是因為目前中國房貸金融制度落后。
早在1938年以前,美國的房貸跟今天的中國很類似,銀行基本都是自己吸收存款資金、自己放貸、自己收賬,當然也自己承擔壞賬風險。這樣做的后果是,銀行愿意提供的房貸資金會很有限,因為按揭貸款期限是15年或30年,貸出去的資金要30年后才回籠,萬一銀行急需資金,這些貸出去的資金可能難以召回,這就是銀行的“流動性風險”。所以和今天的中國一樣,銀行經常會說“房貸額度用光了”,不能按揭就會讓很多老百姓買不起房子。
針對這樣的困局,美國的策略是成立一個半政府機構——房利美,專門收購那些銀行想轉手的按揭房貸,任何時候任何銀行需要資金時,他們可以把已放出去的按揭房貸合同賣給房利美,后者付給前者現金,這樣大大減輕銀行的壓力,社會能得到的房貸資金也多了,老百姓所要支付的房貸利息也低了。當然,房利美資金有限,不可能無止境地從銀行手中買下按揭貸款。為了進一步增加房貸資金的供應量,分攤房利美的貸款風險,1970年美國成立一個叫“房地美”的半政府機構,把從各個銀行買過來的住房貸款打成包,然后將貸款包分成股份,放到股市里賣給股民,讓股民也能分享紅利。這種“房貸證券化”讓房貸資金的供應量幾乎是無限的。房貸的風險不再只由銀行和房利美承擔,而是通過證券化細化、分攤到成千上萬個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手中,分攤到全球各地的投資者手中。
由此看來,中國的房貸金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。現在那些“首付分期”“零首付”的行為都是小打小鬧,是在中國落后的房貸金融制度上滋生出來的荒蠻行為。或許美國的應對政策并不適用于中國,但我們希望中國的房貸政策能夠開出精致之花,能夠讓購房者真正享受到更低的首付比例與更廉價的房貸利率,能夠讓興潤置業(yè)這樣的悲劇不再上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