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的隨州,依舊是一幅春意盎的芳華圖:陽光明媚,鶯飛草長,鮮花怒放,百鳥爭鳴……壬辰年的隨州大地,多了些許更深厚的文化底蘊,尋根節(jié)的濃厚氛圍早已彌漫開來,美麗的炎帝神農故里,山清水秀、人杰地靈,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、絢爛古樸的人文勝景,以及濃郁獨特的地方風情,描繪著一幅“真山、真水、真情”的心靈后花園。
游人一進隨州,就被這座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歡樂、祥和的氣氛所感染,忘記了疲憊,和人們一起融入到這片尋根節(jié)歡樂喜慶的節(jié)日海洋。
今年的尋根節(jié)與往年不同的是隨州又多出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:文化公園人工湖蓄水、青松山、季梁山、紫竹山綠化景觀美輪美奐;一湖兩岸夜景亮化景觀燈,宛如一條玉帶,照亮隨城的夜空;炎帝故里景區(qū)錦上添花,占地4.67公頃的農耕百草園煥然一新,分為“金木水火土”的五行園,園內栽植各種中藥草,以紀念炎帝神農嘗百草、醫(yī)療疾的偉大功績。同時,景區(qū)在炎帝大像旁新建了功德碑,永記捐資筑像的炎黃子孫的功德。
其實,到過隨州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嘆:看了,心曠神怡;聞了,沁人心脾;聽了,蕩氣回腸;來了,一生難忘。
尋根烈山,因為華夏始祖炎帝神農的誕生地——烈山,座落在隨縣厲山鎮(zhèn)九龍山南麓。古神農洞位于九龍山腰。史書記載“神農母安登,感農而生炎帝”于此。
炎帝神農氏是我國遠古時代一個強大氏族部落的代表人物。他肇興隨州,北張中原,重返江漢,殞葬陵縣。1988年,市委市政府為了紀念華夏始祖,弘揚民族精神,促進祖國統(tǒng)一,擴大對外開放,以“謁祖、友誼、開放、奮進”為宗旨,修復了炎帝神農故里名勝區(qū)。在炎帝神農烈山名勝區(qū)內,建有炎帝神農洞、炎帝神農碑、炎帝神農紀念廣場、炎帝神農紀念館、炎帝神農牌坊等紀念性建筑物。炎帝神農烈山名勝區(qū)規(guī)劃建設,以“建筑返古、環(huán)境還野”為特色,規(guī)劃成“世界烈山宗親會館”、“祭祀朝圣”、“圣遺跡游覽”等區(qū),興建修復炎帝神農殿、烈山大宗祠、圣賢殿、功德殿、神農廟、安登泉、百草園、觀天壇、思祖亭、歸宗園、神農廟等景點。幾千年來,每逢炎帝生辰祭日,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群眾不遠萬里,漂洋過海,回歸故里,尋根謁祖。
他們是沖著隨州烈山這個神奇而又古老的名字慕名而來,他們是為一睹五六千年以前就閃爍著絢麗的光彩而來。遍布世界各地的華夏后裔,還成立了世界烈山宗親總會和30多個***地區(qū)的烈山宗親會,紛紛組團來隨州烈山朝祭先祖。
讓世界了解隨州,讓隨州走向世界。市委、市政府繼舉辦首屆“中國湖北烈山炎帝神農節(jié)”之后,每年都舉辦炎帝神農氏生辰慶典活動,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,真正做到了文化搭臺,經貿唱戲。使祭祖、經貿與旅游、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隨州當今炎帝神農生辰紀念活動的道道彩虹。